
面对疫情,逆风前行——做好方舱消杀,筑牢院感防线
起病隐匿,传染性强,狡猾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让疫情防控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彻底持续消毒消杀,是切断院感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以信念和勇气
严守院感防线
我院派出支援四平市方舱医院的刘海文、张磊、付欣芮三名同志,在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上做了严格的划分,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无空白”原则,对重点部位重点消杀,从严从紧从细从实,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4月8日四平市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第一批患者,他们也开启了这份特殊的工作。环境消杀、物表消毒采样、出院患者物品采样、送水送餐、搬运物资、安抚患者情绪……在一件件重复又琐碎的工作中,也感受着人间的真情,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在消杀保供过程中,四平市妇婴医院的工作人员化身“暖心大白”,刘海文和张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天背负着40斤装满消杀液的容器,在阳性感染患者活动区域逐个房间消杀,逐件物品擦拭。不仅对库房、走廊、电梯间等密闭环境开展空气消杀,还对方舱医院转运床单、被罩等被污染物品开展物表消杀,甚至门把手、钥匙锁芯都要用沾有酒精的湿巾进行认真擦拭消毒。一套正规严谨的消杀流程下来,每层楼都要耗时30分钟以上,他们在19个楼层间不停的穿梭、不停地奔走。每天工作结束,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湿漉漉的贴在皮肤上,脱下来都能拧出水,站立的位置总是有一摊水迹,自身也因流汗过多出现过虚脱,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仍然负重前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刘海文和张磊肩膀上满是消杀设备肩带磨出来的血泡和勒痕,刘海文腰部扭伤,张磊膝盖磨破过,但他们始终坚持跌倒再爬起,身上有伤贴上膏药继续前行。付欣芮每天都出入红区对转运患者的行李及方舱医院终末消毒后进行多点物表采样,随着阳性病例的转阴,出院人数逐日增加,每天消杀行李由几十例增加至上百例,为了让患者及时返回,不多等一分钟,她经常加班加点、随时随到。为了减少进舱人员数量,她还主动承担起缓一缓二间等重点部位的采样工作,截止24日采样520管、1000余个样本,为院感工作的分析和防控提供依据。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物表采样,每一次看似轻松的消杀,这背后都离不开他们辛勤劳作和付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及时提供物资保障
这是在方舱工作的第16天,除了每天进舱六小时之外,加班是常态。在方舱的每一天,他们始终奔跑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舱区的生活物资是否短缺、饮用水够不够、药品缺不缺,还有一日三餐,1000多人的餐饮、30公斤重500多桶饮用水,都是他们从5层扛到24层,一层层楼几十次、上百次的跑上跑下。为确保方舱医院当日能够顺利收治患者,送餐结束后,他们顾不上休息,又开始搬运生活物资,一车又一车的生活物资被搬运到指定位置,仔细清点数量、有条有理地码放,确保舱内各类物资提前到位。
刘海文队长既是工作的队长又是生活中的大哥,每天工作之余都通过微信连线,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注意安全,时常分享工作心得,时而分享一些搞笑的段子,缓解队员们紧张的情绪和工作压力,也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他给消杀保障组命名方舱的‘保供天团’,他说三名队员既要全力保证进舱阳性人员的物资需求,也要做好大家的精神慰藉。
在黑夜点点灯光的照亮下,看到患者们的眼睛里充满期待的目光,听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看到出院患者挥手致谢、满满的都是感动,他们的心里不再平静,莫名的升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着要尽自己所能做好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你安好,我无恙,这就是疫情期间最温暖的话。愿大家平安,你我无恙!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这世间最好的光景。
文字|付欣芮 图片|张 磊 编辑|姜永生 校对|陆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