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处暑已至谨防秋燥 早晚时段注意不能太贪凉


处暑已至谨防秋燥 早晚时段注意不能太贪凉


23日即是处暑节气。处暑的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今后受冷空气影响将逐步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刚开始天气变凉的感觉还不会太明显,但节气变化也提醒公众,早晚时段注意不能太贪凉了。

如何顺应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更加科学地安排日常膳食呢?处暑和刚刚过去的立秋节气类似,都具有早秋的特点:一方面,中午时候气温也比较高,另一方面,空气湿度开始有所下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时候,一些人会出现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口干舌燥等秋燥症状。预防秋燥应在饮食上注重双管齐下:既要清热消暑,又要补水润燥。中医认为,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声音沙哑、鼻咽干燥、鼻敏感、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头发干燥易脱发、便秘等。

秋燥应该如何应对?医生建议,对付秋燥的关键是润燥清火、生津益胃、润肠通便、增液润燥、滋燥养荣、清燥润肺和滋燥清肠。白天可以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可以喝些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可多吃梨子、白木耳、百合以及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姜永生   校对:陆芃竹

呵护儿童,关爱女性.jpg